《电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0001,学分:5,学时:80,上机学时:0)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电子类专业的一门电类专业平台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作风、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 理解电路模型和理想电路元件的概念。
2 理解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理解关联方向和非关联方向的区别。
3 掌握功率计算的方法。
4 理解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定义及端口伏安关系。
5 理解独立源(电压源、电流源)的定义及其端口伏安关系。
6 理解受控源的定义及其端口伏安关系。
7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KCL及 KVL方程的列写方法。
(二)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理解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
2,掌握电阻串、并、混联电路的等效化简与计算。
3,了解电阻Y 形联接及△联接的等效变换。
4,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方法。
5,掌握实际电源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方法。
6,理解输入电阻的含义及求取方法。
(三)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1 了解电路图论的初步概念。
2 理解KCL和 KVL的独立方程数的确定方法。
3 了解支路电路法和回路电流法。
4 掌握网孔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
(四) 电路定理
1 理解线性网络的线性性质,掌握叠加定理。
2 了解替代定理。
3 理解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4 了解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 对偶原理。
(五)一阶电路
1 掌握一阶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及初始条件的确定方法。
2 理解零输入响应的概念。掌握一般RC电路和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求解方法。理解时间常数的概念。
3 理解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的概念。掌握一般RC电路和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求解方法。
4 理解全响应、暂态响应、稳态响应的概念。掌握全响应的求解方法——三要素法。
5 理解阶跃函数的定义、阶跃响应的概念,了解一阶电路阶跃响应的计算方法。
6 了解冲激函数的定义、冲激响应的概念及一阶电路冲激响应的计算方法。
(六) 相量法
1 复习和熟悉数学中复数的概念。
2 理解描述正弦量的三要素,理解相位差和有效值的概念。
3 理解相量的概念,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 理解电路元件端口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七)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 理解阻抗与导纳的定义。掌握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阻抗与导纳的求解方法。
2 理解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过程。掌握相量图法。
3 理解二端网络平均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素等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了解提高功率因素的意义及基本方法。
4 理解最大功率的传递条件,掌握其计算方法。
5 理解RLC 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理解其谐振工作状态的特点,掌握谐振频率、通频带、品质因数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6 了解 RLC 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了解其谐振工作状态的特点以及谐振频率、通频带、品质因数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1 理解互感的端口伏安关系,包括时域形式和相量形式。理解同名端、互感系数和耦合系数的概念。
2 掌握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方法。
3 理解空心变压器的伏安关系。
4 理解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掌握其对电压、电流及阻抗的变换作用。
(九)三相电路
1 理解三相电源和三相电路的组成,理解连接方式与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
流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将对称三相电路归结为一相的计算方法。
3 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4 理解三相电路的功率和测量。
(十)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1 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中的一种分析方法——谐波分析法的基本含义及内容。
2 了解如何将周期函数分解为傅立叶级数。
3 理解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的概念。
4 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步骤及滤波器的概念。
(十一) 非线性电路简介
1 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特点及分类方法及分析非线性电路所使用的图解法——“曲线相交法”。
2 了解非线性电容和电感的特性。
3 了解非线性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
4 熟悉分析非线性电路的一些常用方法,如小信号法、分段线性化方法。
(十二) 磁路和铁心线圈
1 理解磁场、磁路的性质及铁磁物质磁化特性常用的B-H曲线——磁化曲线。
2 掌握磁路的基本定律。
3 了解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
4 了解交变磁通磁路的特性。
5 了解铁心线圈的电路模型及相量图。
三.上机实验要求(无)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了一般电子电路分析的能力和掌握了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
五.课程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学内容 |
讲课学时 |
实验学时 |
上机学时 |
习题课 |
其它 |
1 |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
8 |
|
|
2 |
|
2 |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
4 |
|
|
|
3 |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
8 |
2 |
|
2 |
|
4 |
电路定理 |
6 |
2 |
|
|
5 |
一阶电路 |
6 |
2 |
|
2 |
|
6 |
相量法 |
4 |
2 |
|
|
7 |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
8 |
2 |
|
|
8 |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
6 |
2 |
|
2 |
|
9 |
三相电路 |
4 |
2 |
|
|
10 |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
4 |
|
|
2 |
|
11 |
非线性电路简介 |
2 |
2 |
|
|
12 |
磁路和铁心线圈 |
4 |
|
|
|
期中期末总复习及机动 |
|
|
|
6 |
|
|
|
|
|
|
|
|
|
合计 |
64 |
16 |
|
16 |
|
课内外学时比:1:2
六.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先修、后继课程)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其相关基础知识直接关系到本门课程各种分析方法的形成。较好的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有利于本门课程的学习。
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后续课程有《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等。前者和本课程同属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且为本课程的引申发展,后两门课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基础课。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是学习这些课程的基础。
七.考核方式
闭卷。设期中考试,并结合平时成绩按10%—20%计入总成绩。期末闭卷,成绩占80%—90%。
八.教材及参考书
1 《电路》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1999年
2《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陈生潭编,电子工业出版社